文/吃的最胖
+ A" @4 A& Q; H, E9 W7 ?
8 Q: }1 T- R( @' j, [近日,我读了《教育:直面时代的叩问》,总体感觉,作者是在借课堂而叩问教学观念的转变,是在叩问教师对教育教学的认识,是在引领教学工作者进行自己的教学思考与追问。在全国上下进行新课程改革的中期,在全国上下对教育教学诸多反思的今天,这样的思考与追问,是非常有价值的。 引起我注意与思考而且印象深刻的,是这样几点。6 B5 m9 C/ X' g$ Y9 Y
) P* \. F, A8 [! u
一、叩在教学理念。教师在应试教育的机制下,能否实现与素质教育的并轨发展,达到认识上的共识呢?我们教师思考的是如何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如何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学校布置的教育教学内容,而教育教学内容作为学科呈现的是由浅入深的知识,而考试就是考察学生知识的掌握程度及知识的运用能力,学生掌握了知识,形成了能力,也自然实现了自己的发展,完成了学校使命,真是这样吗?有没有忽略什么问题呢?学生仿佛成了一种容器,为知识而存在,但现实是学生是活生生的人,是一个生命个体,是在一个特定阶段成长中的个体。从这个意义上说,学生应该得到适应他成长的教育教学,而不是抛弃个性的应试之举,更不是教师自己的教学才艺展示,应该遵循学生的成长规律,针对学生个性发展需求,进行因材施教。只有这样,才能解放教育教学,发展教育教学,才能真正落实新的课程观念。
/ u. P9 W2 D- i8 d: i' s
5 B; m# M) a+ ^; }( s, W二、叩在教材处理。新课程标准下的教材是用来落实课程标准的,而不是教师所奉供的圣旨,教材所要传达的是学科知识与文化,承载了课程标准所要落实达到的要求,教师的转化,就是要科学对待教材。而科学对待教材,就要仔细研究教材中编者所要传达的意图,落实的能力,循序渐进地推进知识学习、能力培养。要允许对教材进行质疑辨析,对文本的质疑是学生进行学习提高的最好方式。对学生质疑问题的解析,是促进学生发展的最好成长方式。
: s5 v& s+ F/ N5 R- @8 _% h& f" ^" T- g
因此,教师对待教材是慎重而科学全面地把握,要树立起用教材教学而不是教教材的教材理念。+ r2 S$ a; ^: B4 b; X
" V8 j3 d# v/ J; I3 E* E* e9 A3 \0 w
三、叩在学生成绩。当学生成绩成为教师、教育部门考核的重要指标,当学生不在乎而其他因素在乎学生成绩,学生成绩就被异化了。现实中,这种现象确实很普遍,我们经常发现学生不拿成绩当回事,甚至有的学生以为是为了教师的考评而学习,故意不做试卷以发泄对某位老师的不满,如此看来,只有成绩回归到学生自己主动的检测轨道上来,才能回归成绩的本真。所以教育机制的考评调整,是新课改难以绕过的坎。! ?: s$ z5 J- }% o0 h0 {+ n) k1 d! L
0 L( k* r1 ?. {+ ?& Q, ~' P
四、叩在课堂呈现。课堂是教师的脸面,经常看到公开课、评比课、展示课,所展现的,多是教师的表演,学生的表演,一堂课在多个班级测试,以期演得生动漂亮,而忽视了教学其实是学生自己的追求,教师的身份是帮助者,促进者。多次的磨练,固化的程式,给教学带来的伤害是长远的,而我们更多的教育工作者却奉此为圭臬,黔驴技穷又爱得要命,是因此这种方式对管理者是简单的,便于量化的。其实,教学是个系统工程,只有全方位全过程的监控才是对教师教学考核的核心。
: ] G4 J" F( B# ?3 {0 w8 b
0 @- p4 {8 H# W1 E' N叩问也是一种追问,是对教育价值,教学方式的深层次思考。
$ J& n% ?/ w$ P; A+ g/ l5 b
. }" C8 ^0 W# S1 Q原文地址:http://blog.sina.com.cn/s/blog_e8cc87770102yqjg.html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