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颂网(New Soul)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遇见未知的自己》读后感

发布者: 小喽啰 | 发布时间: 2020-5-24 10:14| 评论数: 0|帖子模式

文/肖晓
6 \1 n- D% P* t+ _$ ^# n4 l) V3 \4 R* Z
十分感谢德芬老师在这本书中同我们心与心的交流,我的眼界因此而顿开不少,在此谈谈个人所获的小感。
6 C& J; |; }7 h3 L2 X6 e$ _6 [. N/ D
1.道可道,非常道。如果你对一样事物不清楚,别人对你说再多也是徒劳无益。正如书中所言“如果月亮代表我们真正的自己,而且它是无法用言语具体描述清楚的东西,那么我们所有用言语去描述它的尝试,就是这根指向月亮的手指,而不是真正的月亮。”
0 Y4 n4 s$ b/ E' f' T
0 z$ ]. V" y( N; f$ |我想,“所谓的人人心中皆有佛,只不过佛尚未醒而已”也是出于这个道理
# D" F2 i. h$ e* B# i$ p; A9 T5 y1 j/ c& p) t+ ~  V
2.快乐与喜悦不同。快乐取决于外境,因此而有增减。然喜悦来自于内心,恒定而持久。因此,若要幸福,则要往内求,而非往外。
( X; `5 Y% h6 @; n; U5 s2 J2 l, A6 y) P' v( c/ q  j! S# A6 g
3.父母既然爱孩子,就要尊重他们的选择,而非限制与打压他们。管教与管束,这其间有微妙的区别,但前者来自于对孩子的爱,后者来自于自身的需求。至于家长到底是出于哪种目的,则要冷静地质问自己才能获得答案,否则会产生错误的见解。那么怎么做才恰当呢?作为父母,你可以把你知道的,你认为对的、正确的东西和他们分享,但是背后不要设定一个预期的结果(比方说:你一定要听我的)。这样的话,对方比较能接受。若对方不接受,则做出模范令他们受到影响后心甘情愿地接受。总之,不要强迫。有人问:孩子不听我的,出事咋办?答:一个人的命活多长,是老天的事,一个母亲再怎么努力去保护孩子都是无法与天命抗衡的。而且,一味的保护与限制,即便孩子的生命安全,但是他失去了追求自我价值的自由。肉体还在,灵魂却丧失了灵动,这与活死人有何分别?
8 u- S0 H; s8 O. t; e- _' h. g1 m. |' \7 \! k' ~0 h  U
所以,孩子想做一件事,无论好坏,都不要强迫。即便事后头破血流,至少他做了,而且这是他自己的事。
% {' k* O* J5 G2 ~+ C
* \, Y  o7 h* z- ~3 x# _" i5 z( U4.我们从小到大都有一个意识作为目睹一切的观察者,即真我。它不生不灭,是所有思想、情绪、感觉与知觉的见证。我对它的理解是,当我们放下思绪,内心充满宁静祥和便能感受到它。然而要时刻感受到它便是难事。因为面前有几道难克的障碍,依次为:身体,情绪,思想,身份认同/角色扮演。对于障碍,我们去除不了,就像我们没办法去除黑暗,但我们可以用觉知之光去照亮它。" q, ~. `' N9 }
( F0 ^7 B( f; C7 D1 U) n" v. U3 \
对于身体,我们可以通过瑜伽,食疗等方法让它保持健康并通过冥想来接触真我。另外,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通过觉察自己的身体感受到活在当下。
1 I9 C6 ?- H5 o+ F- l- I0 V* P  ]6 T# {0 G  q" {% e% i5 X) j6 r
对于情绪,我们要承认已发生的事实,且无论因事实而带来的情绪的好坏,我们都要学会全身心地去接纳它。$ u& `$ }1 F, W. p( ?+ g% B
6 a3 z- |8 T& b% ^3 ^: e3 w
至于思想,它总会让我们会忽略当下而沉浸在自我的思维当中,我们同样可以通过冥想、感受身体与外界的联接而放下它,达到定静、关照。
  e  K7 u0 g- S- l2 f- f5 H2 C5 P1 b- s# `7 b+ h( m# g
对于身份认同,你先要看到你自己认同于某样东西,也许你没办法立刻放下。但是如果你能彻底了解到你认同的那些东西,其实不是你,也不是属于你的,你就有可能从这个向外境追逐的噩梦中醒来。无论是财富,金钱,外貌,荣誉抑或地位,既然是上天或别人赋予你的,也必然意味着可能被剥夺。
& F& F0 v0 s$ `, T3 U3 b
6 z* w+ R/ E9 _  K8 G2 U* t0 a5.吸引力法则。同性相吸,异性相克。* I3 b) N8 W! s
1 q& z+ `$ y) z+ `% i) y6 }
6.冰山理论。意识只占我们认知的1%,潜意识则为99%,潜意识的力量远比我们所想象的强大得多。因此,想要改变自己,光读两本书,感悟一些道理还真不够,这需要长期的身体力行,一点点地磨练自己。2 P4 |( k1 N! ], I" ^5 L

0 p: G' t+ M3 s* }+ g2 z7.对于坏习惯的“上瘾”。“如果你不断重复做某件事,从生理学角度来说,我们某些神经细胞之间就会建立起长期且固定的联系。比方说,如果你每天都生气,感到挫折,每天都很悲惨、痛苦......那么你就是每天都在重复地为那张神经网络接线和整合。这就变成了你的情绪模式。而当你产生某种情绪时,体内就会产生叫胜肽的物质,为感应器所接收。它就像毒品一样,如果你很久没发脾气,你就会想办法发脾气。”这让我联想到了受虐狂和虐待狂,我觉得于此有联系。而我也有破罐子破摔的自暴自弃倾向...必须改!
8 V7 J7 \9 G* K- t( B9 R7 H  V0 U3 x2 K1 \4 F
8.我们的意识就像一匹马车,表意识为马,潜意识为车夫,而真我则为乘客。我们自以为可以操控我们的生活,但实际上却身不由己。我同意前两者的定义,但对于真我为乘客的定义则不甚明了。
+ k6 R( \+ Y2 S7 m8 q/ U
* Z* H3 s/ r* F6 D, F" u3 z1 f9.不去在意别人的眼光和评论。别人拿什么标准来过滤信息,你想管也管不着。而且无论他们说些什么,受到影响的也只是小我。所以,要学会接纳小我的缩减和被打击。- }- D# A% v4 V9 {; \5 @

' Z, ^) T( t2 L10.对于负面情绪的正确处理。对于负面情绪,我们所要做的不是打压与回避,而是正式承认它的存在,全心地接纳它,并且放下对它的需要。对于孩子也一样,比方说孩子为了一件玩具耍小性子,一般家长起初会耐下心,但之后都会不耐烦地凶孩子,孩子这时才会听话。然而,那只是情绪的压抑,压抑的东西不会消失。日后孩子长大了,便同样会以转移的方式逃避情绪,比如酗酒等。3 r1 K( n, `( p+ {
8 q/ O4 M8 J: u2 w$ T( o5 w
那该怎么办呢?教会孩子对于情绪的认同。以此为例:我知道你很想买这个玩具,爸爸遇到喜欢的玩具也很想买。但是如果我们把它买下来,它就再也见不到其他小朋友了,我们跟它招手说再见,下次再来看他好不好啊?- S4 l! U  u2 A, H
7 `7 ~; }* L' j- R
例子不一定有说服力,因为这是我想象的...但关键在于先情绪认同,后行为引导。不要凶孩子。! Q% K1 g) y4 [" V

) k; u, q2 B1 Z9 \, Z11.对于已发生的事实,我们要学会臣服。如果你不接受它,就好像拿头去撞一面墙壁,希望把它撞开却无济于事,结果因抗拒事实而受苦。而臣服的好处是:当你接纳了当下,不再徒然浪费力气去抗争的时候,你便能集中剩余的注意力关注到当前的事物,反而能发现更好的解决之道。
' r! |# |$ }7 L- l' n# c% [% x# B; \* e4 H
12.事情都是中立的,而我们的想法则形成了我们对于事物性质判定的印象。其过程如下:事件导致看法,看法导致结果。没有任何事情可以造成心理上的痛苦。痛苦是来自于你对事情的解释。痛苦是自己创造出来的。每个负面情绪的背后,都有一个支持它的思想。比如说:爬楼梯到7楼的寝室。一种看法:楼梯好长啊,累死了
$ v5 G. H; i9 o; R: H; O3 D结果:不想爬,乘电梯。
$ R4 x0 G( `6 g, y3 \$ l5 u
4 G2 k) d( I; n! S+ D& d" X另一种:爬楼梯挺好的,每天都可以借此来锻炼身体。吃力便是锻炼的见证。而且万一有危险下楼梯也可以增加自己的报名率。
& v2 i1 ]+ M( G$ q5 g- `2 _9 X结果:有电梯也不乘,爬楼梯。" P) ~5 y9 o: B
  n, d( Q. v6 D2 m, R" [
13.自己的价值是自己给的,不能把这个权力让给他人。我称之为“自由”。, P1 i  D* [1 b9 c/ s

9 F/ N6 O- N* s! _4 g+ j6 Z: f14.你的努力不一定有收获,但要想有收获,就非得努力不可。所以凡事不能想得太美好,对于失败要有心理准备,然后全力以赴,静待结果。# E  |: N0 H; _
% P$ e9 y, o+ N! q  |2 |" O7 J) S& W
原文地址:http://blog.sina.com.cn/s/blog_6a69ef0f0102ympk.html

最新评论

为兴趣而生,纽颂欢迎您! 立即登录 一键注册

QQ|排行榜|手机版|小黑屋|帮助|纽颂网 ( 京ICP备********号 )

GMT+8, 2025-4-12 02:58

Powered by Discuz!

© 2019-present New Soul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