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鸣
当今之世,民不信官,已经成为官方最头痛的难题。出点事,无论大小,官方说的,民间大抵不信。总觉得你在遮掩,你在撒谎,你在扭曲真相,甚至毁灭证据。网络上,种种猜测都出来了,几乎都往一个方向走,就是把官府往坏了想。官方的事故调查,无论怎么做,都无法取信于民。所以,每个重大事件,最后真相都成了“烂尾楼”。 我们必须承认,关于真相和信任。现在的中国跟过去的中国,其实是两个场域,两个逻辑。中国的官场,几乎是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一夜之间就进入了一个信息爆炸,传播迅猛而且普适化的时代,但他们大脑的思维模式,却还留在过去。惊慌,愤怒,无所措手足,甚至委屈,在所难免。 在一个没有媒体的时代,一般人获得自己生活圈以外的信息,只有两个渠道。一个是来自官方的大渠道,一个是民间的小渠道。官方的渠道,人们有本能的怀疑。虽然老百姓倾向于相信皇帝,但总是固执地认为,皇帝肯定会被官员们蒙蔽。除了极少数所谓的清官之外,能被百姓信任的官员实在是太少了。所以,官方渠道来的消息,人们一般都倾向于不相信,能够将信将疑,已经不错了。 某个临近地区出了事,比如发生了造反,官府的告示,民间肯定会有别样的解读,你这边说造反头子死了,人们肯定会传说,他其实是跑了。民间的小渠道,不仅仅意味着乡间的耳语,这个渠道,一般都有精英的认证。所谓的精英,或者是乡绅,或者是非正式的民间领袖。他们有人望,有威信,知书达礼,见多识广。所以,无论何种消息,经过他们的认证,民众都会趋于相信。 正因为如此,官方的态度,一般是打压非正式的民间领袖,不管他们来自何方,而尽量扶植乡绅,通过乡绅控制乡间舆论。乡绅一手托两家,一方面,他们的地位,来自于官方的认可,无非是候补和退休的官员,或者具有跟官方有关系的功名。另一方面,他们又是民间社会的正式的领袖,生于斯长于斯,当地的民间社会,跟他们休戚与共。从某种意义上说,正是通过乡绅的中介,官方才能获得部分的民间认可。在太平年景,这样的认可,大抵都马马虎虎混得过去,一旦连乡绅也说不服民众的时候,朝廷的危机,也就到了。 这样简单,基本上是单向度的信息传播和回馈方式,在改革前的岁月里,实际上得到了极大的强化。一方面是官方渠道得到广播报纸这样现代化的手段的强化,铺天盖地。另一方面,小渠道的传播,极大地被扭曲,乡绅不复存在,而非正式的民间领袖也受到更严厉的打压。 漫无边际的小道消息,成为受民间青睐的对象。尽管消息多半都没有得到认证,也没法得到认证,但传播得却相当迅捷而广泛。官方在信息控制上,方式方法比帝制时代还要简单,无非是我说你听,低水平高重复。信息的输出,就是宣传。隐瞒,知情不报,有意识地信息控制,是那时的常态。 应该说,在这种情况下,尽管宣传很粗糙,但由于信息来源单一,小道消息又过于离谱,民间缺乏认证的权威,所以,来自政府的消息,还是有很多人信的。甚至在即将临头的自然灾难面前,仍然有大量的人宁愿相信政府,不信小道,不做防范。
购买主题
本主题需向作者支付 2 金币 才能浏览
|
Powered by Discuz!
© 2019-present New Sou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