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村夫也
忽然在网上查到《狼图腾》,便打开来读,没想到,立即被人狼大战所吸引。故事情节的惊险激烈,文笔的澎湃大气,实在是难得的手笔,便一口气读下去。 可是,读着读着,又有所失望,觉得不像是小说,倒像是动画片的精彩解说词。有惊心动魄的人狼大战、狼马大战,、狼与黄羊大战……也有令人倾羡的天鹅湖、芍药洼、獭子山……的精彩描写,还有如何掏狼崽,下狼夹子、下獭套……细致入微的操作;而人物只有陈阵、杨克、毕利格等那么几个,性格既不鲜明,形象也不突出;这哪像小说啊,像是解说词。更令人不敢苟同的是作者的观点。 其一,整部书都是以狼为线索,章章节节都写到狼,而每一提到狼即情绪激奋,推崇倍至,赞不绝口。赞赏草原狼的顽强、睿智、勇猛、忍耐、团结奋战、宁死不屈的优秀品质。认为狼是至高无上的,是无以匹敌的,是最伟大的。 赞赏狼的睿智。表现在狼捕杀猎物时,从不打无准备之仗,踩点、埋伏、攻击、堵截,组织严密,很有章法。如狼群在围剿马群时,全力合围,追赶逼迫着马群往泡子边的烂泥塘里跑,因为,只要马群跑进烂泥塘,就会深陷其中,狼既省力又会毫不费力地获取猎物。 再如狼群围歼黄羊时,三面合围,逼迫黄羊沿着敞开的一面跑上山顶阳坡的雪窝子里,深深的雪窝子不仅可以陷住黄羊再也出不来死在里面,供狼群饱餐,而且,吃不了的黄羊被雪冻住,还可以如冰柜一样完好的保存新鲜羊肉,供它们以后来餐食。再如"秋天的狼是靠吃肥獭子上膘的,狼没膘也过不了冬。狼打獭子也专打大的不打小的,所以狼也年年有獭子吃。"狼打獭子,都是有学问的。书中这样的例子,俯拾皆是,不可胜数。 作者把狼说得绝顶聪明,无以伦比,难道真是如此吗?不必说高级动物的人了,只说世上普普通通的动物:兔子下雪天,在雪地里跑几道脚印来迷惑猎狗的追杀,它却安然地趴在窝里看傻狗的热闹。昆虫遇到异常的情况,便会一动不动的装死,以迷惑敌人,等过一阵儿,没什么动静,觉得安全了才急速逃跑。蜜蜂造的蜂巢,让高级工程师都为之感叹不如。等等,这能说它们的睿智就无以伦比吗?这都是动物适者生存的本能,作者过于夸大了狼的求生本能了。 赞赏狼的团结。狼群都是在狼王的统一指挥下,共同奋战。只要狼王一声令下,群狼便会全力出击,锐不可当。即使是它们被牧民和猎狗围困,它们依然镇定自若,拼死战斗。再如,当狼遇到无法翻越的高高的羊圈的石墙时,强壮的狼会扒着墙当作狼梯,让其它的狼踩着它翻越过去。正因为它们有团结一致,协同作战的精神,才一次又一次地捕食获得成功。 赞赏狼的勇敢。狼从来都不畏惧死亡,它们为了冲垮马群, 不惜牺牲老弱的狼去撕撤外围壮马的肚皮,与马同归于尽。它们与狗的战斗中,甚至"使出了蒙古狼极其残酷的战法:以轻伤换重伤,以重伤换敌命,故意露出非要害处让大狗咬住,然后置自己伤口于不顾,而猛攻狠咬狗的喉咙和肚子。大狼巨狼个个浑身是血,"也不退出战斗。 赞赏狼的忍耐。狼没黄羊跑得快,但"狼抓黄羊有绝招。在白天,一条狼盯上一只黄羊,先不动它。一到天黑,黄羊就会找一个背风草厚的地方卧下睡觉。这会儿狼也抓不住它,黄羊身子睡了,可它的鼻子耳朵不睡,稍有动静,黄羊蹦起来就跑,狼也追不上。一晚上狼就不追,趴在不远的地方死等,等一夜。等到天白了,黄羊憋了一夜尿,尿泡憋胀了,狼瞅准机会就冲上去猛追。黄羊跑起来撒不出尿,跑不了多远尿泡就颠破了,后腿抽筋,就跑不动了。" 还有很多优秀品质,如有爱心,惜老爱幼,互相扶持……等等,狼是真正具有王者风范至高无上的王者。 真得如此吗?实际狼是最凶残的动物,老虎是山中之王,它猎杀动物时,只要捕获一只,能填饱肚子,就不会再去捕杀;而狼钻进羊群,一只也不吃,专咬羊脖颈,一口咬死一只,一口咬死一只,一会儿就撂倒一大片,残忍何至其极!正因为它的凶残,贪婪,才置生死于不顾,何来的勇敢强悍而言。所谓团结,想想连小小的蚂蚁都是分工明确团结一致,可以说胜过狼群。至于忍耐,观察观察猫抓老鼠螳螂捕蝉怕是与狼比有过之而无不及吧! 其二,过于夸大草原民族的品质。 "蒙古草原民族,绝对比世界上任何一个农业民族和其他游牧民族,更善战、更懂战、更具有先天的军事优势。从周、春秋战国、秦汉唐宋的历史来看,那些在人口和国力上占绝对优势的农业文明大国,却经常被蒙古高原的游牧小民族打得山河破碎,丧权辱国。到宋末以后,干脆就被成吉思汗蒙族入主中原近一个世纪。 中国的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也是游牧民族建立的。农耕的汉族没有卓越的军事狼教官、没有狼陪练不间断的严格训练,古代汉人虽有孙子兵法也只是纸上谈兵,更何况"狼子兵法",本是孙子兵法的源头之一。" "游牧民族的卓越军事才能,来源于草原民族与草原狼群长期、残酷和从不间断的生存战争。游牧民族与狼群的战争,是势均力敌的持久战,持续了几万年。在这持久战争中,人与狼几乎实践了后来军事学里面的所有基本原则和信条,例如:知己知彼。兵贵神速。兵不厌诈。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常备不懈,声东击西。集中兵力,各个击破。化整为零,隐避精干。出其不意,攻其不备。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 其三,过于贬低农耕民族,把农耕民族说得一无是处,农耕民族有的只是"狗性""羊性",也就是奴隶性,只能是被征服被奴役的奴隶。 "历史证明,一个民族的性格强悍进取,这个民族生存发展的机会就大就多;而一个民族的性格软弱,这个民族被淘汰的可能性就增大。从世界上实际存在的民族价值标准看,民族性格软弱是一个民族最致命的缺陷。因为,软弱的民族性格是万恶之源,它将导致一系列最可耻、最不可饶恕的罪恶:不思进取,坐井观天、丧权辱国、割地赔款、叛卖投降、俯首称臣;人民被杀戮、被贩卖、被奴役、被歧视;民族被改种、改文、改姓、改身份等等。世界上无数古老农耕民族就因其性格软弱,而被残酷的世界无情淘汰。" 作者是不是太主观武断了,凭自己的"脑中灵光一亮",便发现了世上所有人,无论是至尊圣贤,还是专家名流,都没发现的人类社会发展的唯一真理--"狼性"是世界上至高无上的,一个民族只要有狼性,就能统治世界;如果没有狼性,就只能被统治被奴役。作者尊崇的是生物主义决定论,竟认为狼对于人类的文明进步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这不是太可笑了吗? 那么,按照作者的推断,草原民族最具有狼性,那就应该永远统治世界。可是看看历史,虽然草原民族建立了横跨殴亚非的大帝国,也不过区区几百年,可中华文明可是几千年的历史,都是农耕民族统治的,这又该做何解释?草原民族既然那么伟大,为什么最终还让"羊性"的农耕民族给打败并统治了呢?请不要拿着无知当真理,拿着臆想当事实,拿着主观当科学,历史上任何一个论断都是在充分大量的事实论据面前,无懈可击,而且还能经得住时间的考验,才成为真理。而作者怎么能只凭自己的一时"灵光",就能当真理呢?这是不是太幼稚了,太痴人说梦了! 正因为如此,我是越读越读不下去。可是,又一个声音在招唤我:无论是谎言还是谬误,一定要读下去,要想知道梨子的滋味,必须亲自尝一尝。可是,作者的感慨或思想深度也太多了,令人寸步难行。就连拧小狼的耳朵,也有一翻宏观阔论--"中国地主婆也喜欢拧小丫鬟的耳朵。一旦被人拧了耳朵,奴隶或奴仆的身份就被确认下来……小狼的耳朵使陈阵发现耳朵与身份地位关系密切。比如,强悍民族总喜欢去拧非强悍民族的耳朵,而不太强悍的民族又会去拧弱小民族的耳朵。
购买主题
本主题需向作者支付 2 金币 才能浏览
|
Powered by Discuz!
© 2019-present New Sou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