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鸣
* j L6 H# [2 W( u6 A) g$ o
( M1 r5 ^9 I" l% Z+ o% a佛教盛不盛不好说,但佛寺的香火这些年兴旺得不得了。北京雍和宫和黄寺,今年过年的差点挤破门。陕西法门寺,一幅网上的照片,众香客爬梯子翻墙,恍若攻城拔寨,甚是壮观。有人很愤愤,觉得眼下佛家声誉不佳,某些高僧大德,绯闻或者其他的什么闻不断。但凡叫个寺庙,里面的和尚只顾劝人烧香捐钱,一炷香,少则几十,多则上千甚至上万。这样铜臭熏天,可偏偏佛寺的香火却不受一点影响,一年盛似一年。8 g" z; I. i) h+ U
# s$ ~5 k9 ? l/ F1 _1 w
其实,自打佛教在中国扎了根,佛寺的香火,跟寺庙的名气有关,跟传说中的灵验与否有关,特别是跟时局有关,跟和尚的品行关系即使有关,也不太大。
3 e0 p( Y& ~" b0 j" r: @ r1 u, \( u6 i. }" _
我们都知道,虽然佛教自东汉已经传入中国,但真正传播开来,还是在南北朝时期。这一时期南北分裂,战乱不已,人们的生活动荡不定,难有预期。即使达官显贵,王侯将相,也难免无常时运的播弄。这种时候,人们最需要宗教的抚慰,而作为外来宗教的佛教,也确实可以满足人们的心理需求。4 |9 t- I! M5 `2 a% T
0 e" ?- N( u9 W( K5 P K% U8 V只有少数有形而上兴趣的士大夫,才对佛学的原理感兴趣,而老百姓包括北朝文化程度不高的帝王,热衷的只是东来胡僧本身类似巫术似的玩意和简单的因果报应说教。像竺佛图澄和鸠摩罗什这样高僧,尽管学养深厚,一肚子佛经,但借以打开局面的,却不是佛学的造诣,而是炫人的法术。他们都可以玩上刀山,趟火海的把戏,会将一大把针吞到肚子里。+ p+ }( k: D6 V: G, A
3 m. M( Z+ e) ~; o- W6 X
人们传说,他们还可以念咒语役使鬼神,预知凶吉,为人看病,起死回生。而且他们一般也不守戒条,崇拜他们的帝王,往往会送给他们众多的美女,他们也就笑纳。具足大戒第一条尚且如此,其他的就无所谓了。那个时候,佛教也很实际,不仅为人消灾躲难,求子求妻,还为人做道场升官发财,总之是你需要什么,人家就可以给你办什么。' x, l9 W# N j" i( F' V: @
! h" T/ M4 s e+ K% E4 @4 l w
真正恪守清规戒律,讲究佛门道德,其实是后来的事,佛教已经在中国生根之后的事。但是,真正壮观的石窟,宏丽的寺庙,还就是在僧人不守规矩的时候比较多,换言之,这种时候舍得出钱出力的信徒也比较多。
; I: M5 O! h6 t3 v/ N8 e& p5 X" _5 |& q' C( T3 P
其实,多数中国人对于宗教,一方面是追求精神的慰藉,一方面是功利的索取。在社会动荡,世事无常之际,要慰藉:在太平无事之时,则索取。所谓的慰藉,就是让自己躲进一个精神的壳里,任何佛理都不用讲,只一个因果报应,就足够了。
( O. m5 ?9 B1 O1 p8 A" A
# R0 J/ s/ I( ^4 r7 x: O |3 _而所谓的索取,则是通过僧人和寺庙的中介,通过付出一点金钱,交换更多的利益,比如求子求妻,升官发财。这种时候,人们真正在意的,是僧人的法术。如果僧人有类似巫术的法术,人们就更相信你,没有的话,就需要靠繁复的仪式和相关的灵异传说了。6 h4 q$ F7 C& e1 T
) l1 M# M5 g- q2 ? t这样的信众,其实心中无信可言。他们可以信佛教,也可以信道教,甚至可以信别的什么教,只要传说有灵验,他们就可以信。将释迦摩尼,老子,玉皇大帝,观世音,妈祖,耶稣放在一起膜拜的人,并非少数。对他们而言,所谓的神佛,只意味另一个世界神通广大的能人而已,多拜一个,就像多一个朋友多条路似的。所谓信佛的时候,也并不在意自己的道德,即使作恶,也相信可以通过布施佛院和僧人,得以弥补。所以,佛寺香火,跟僧人的品行,也就没多少关系了。1 J$ `; a/ w" A* G1 q. z
# p+ ^' l' J/ W* ~1 i/ s9 b
2011.4 V- ~6 ?9 M1 u! [
5 ~0 ?' Y8 H7 k, P; W
原文地址: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c7a2f501017qcv.html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