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颂网(New Soul)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王小波《沉默的大多数》读后感:一个特立独行的人

发布者: 小喽啰 | 发布时间: 2020-7-19 11:48| 评论数: 0|帖子模式

文/黉学读书会会员 刘芳霞

其实这篇文章的题目我本想叫“一个有趣的人”,但是又一想,趣味的背后还有他的独特和深邃,于是仓卒定名“一个特立独行的人”,我只是在读书时感觉有趣且特别,更有一种的无奈和悲凉。顺手记下是新鲜的语言和思想,在繁忙的工作和生活之余,和大家一起且读且放松。

一、真正的学问不在字句上,而在于思想。(《沉默的大多数》)王小波认为旧时的读书人能把四书五经背得烂熟,随便点出两个字就能知道它在书中什么地方。这种钻研精神虽然可佩,这种做法却十足是神经病。这种说法我不知道是否有点偏颇,就如他所说,会背诵爱因斯坦原著,成不了物理学家。他认为四书五经正如那口香糖再好吃,也不能换着人地嚼。他还认为我们民族最重大的文化传统,不是孔孟程朱,而是这种钻研精神。这个人是不是见解独到?我不由地想起他曾经说过的话:真正的君子知道,自己的见解受所处环境左右未必是公平的!

他喜欢孔子,说他是个挺可爱的老天真,自己那几个学生老挂在嘴上,说这个能干啥,那个能干啥,像个老太太数落孙子一样,很亲切。老先生有时候鬼头鬼脑,那就是“子见南子”那一回,出来以后就大呼小叫,一口咬定自己没有“犯色”。

王小波对孔子老先生的认识完全颠覆了我对孔子旧有的印象,诙谐幽默却一本正经!甚至他还说:我喜欢他,要是生在春秋,一定上他那里念书,因为那儿有一种“匹克威克俱乐部”的气氛。我好奇于这个俱乐部,原来是说的是英国作家狄更斯的《匹克威克外传》中主人公匹克威克以自己姓氏成立的社团。目的是增长见识,开阔眼界。它有一种天真亲切、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对于孔孟的知识见解,王小波用了他老师对他说过的话“就如春风过驴耳”!哈哈,真是有点恨铁不成钢了!让王小波佩服的是像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一样的惊世骇俗的思索能力!

二、追求智慧与利益无干,这是一种兴趣。

《智慧与国学》篇中,王小波举了一个有趣的例子。他用一个草原上朋友的话,说草原上绝对不能有驴,因为草原上的马群见到驴就会以为是怪物,是魔鬼,被吓得一哄而散;而驴看到马群以为见到了表亲,快乐地奔了过去。于是一方急于躲鬼,一方急于认亲,都要跑到累死了才算。

他把西方智慧比作驴,撵不走的驴,于是在那个时代,就有了杀掉阉掉配骡子的说法,但好像都没有成功。因为那时我们没有发现驴子在草原上的用途,觉得它没有什么好处。凡事都要问“这有什么用”,即寻求“器物之用”,这是要吃大亏的。

他认为在器物的背后是人的方法和技能,在方法与技能的背后是人对自然的了解,在人对自然了解的背后,是人类了解现在、过去与未来的万丈雄心。我感觉,方法与技能就是我们首先要了解的智慧。正如罗素所赞成的不记成败利钝地追求客观真理。”记得周国平曾说:“世上有味之事,包括诗,酒,哲学,爱情,往往无用。吟无用之诗,醉无用之酒,读无用之书,钟无用之情,终于成一无用之人,却因此活得有滋有味。”活得有滋味就是最大的有用。

三、学海无涯乐作舟

王小波认为学童要背四书五经,还要挨戒尺板子,仅仅是因为考虑到他们的承受力,才没有动用老虎凳。学习本身很痛苦,必须以更大的痛苦为推动力,和调教牲口没有本质的区别!而维特根斯坦在临终时回顾自己的一生的智力活动说:我度过了美好的一生。学习在我们眼中没有乐趣,如同一个太监面对后宫佳丽。他的这个比喻真是有趣,是的,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的培养尤为重要,但愿我们都能拥有“趣味”加“智慧”的人生!

四、学无止境

王小波在《沉默的大多数》中谈到他阿姨家的傻大姐着实让人发笑。
购买主题 本主题需向作者支付 2 金币 才能浏览

最新评论

为兴趣而生,纽颂欢迎您! 立即登录 一键注册

QQ|排行榜|手机版|小黑屋|帮助|纽颂网 ( 京ICP备********号 )

GMT+8, 2024-12-23 02:24

Powered by Discuz!

© 2019-present New Soul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