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鸣5 k2 s3 P q+ R9 I% U: W6 H V
- W- N5 A5 L; f# P: Q
眼下,从事教育,是个挨骂的行业。当然,学生教的不好,学校当然要负责任,当局第一个要挨板子,其次就是老师。不过,以我这个老师看来,家长的屁股,也不能放过。
8 Y# H( I& D" Q/ J' O3 T4 E2 A0 G& P' z; B/ `3 q
我上课一直要求让学生给我倒茶,算是他们敬师的一点小小的表示。几十年都没有任何问题,但是最近却惹出来一点故事。一次,茶端上来了,我一看,茶叶居然放在了保温杯上面的网罩上面,也就是说,茶叶跟水是分开的。第二次,换了一个班级,换了一个同学来做这个事。茶端上来之后,我发现茶杯离一丝茶叶也没有,但我的茶叶罐给灌满了水。说明一下,这种轶事,都是大三的本科学生的杰作。
5 o8 y/ q) v9 | m" f3 a
* `; m' ^+ P8 ?/ g( x/ u6 b现在我们的家长,对于孩子的教育,抓的很紧。但对他们来说,教育似乎只有功课一件事。只要孩子功课好,成绩上去了,万事皆休。开明一点的,还能允许孩子看点课外书,让孩子跟同学玩玩。严格的,则恨不得把孩子变成学习的机器。当然,很多家长也特别热衷把自家的孩子打造成“贵族”,学琴,学画,学围棋,学奥数,反正一点不让孩子闲着,有空就赶着学,不惜血本。- b t9 e3 c1 O- }- Q6 p
1 u- b+ v5 L3 ?8 I- O3 A正如给孩子一些玩的时间是必要的一样,让孩子做点事,做点家务,料理自己的事,也是必要的。我们在批评学校是把学生当机器来培养,但我们的家长,其实也是在把自己的孩子当成了机器人,只知道花钱买软件往里输入程序,让他们变成神通广大的奥特曼。
2 h6 H3 i- d$ u) W% p& d8 x
9 O. R* z0 L5 D* V: x# l9 \: P1 W不消说,孩子都是人,我们必须当人来培养,当人来尊重。孩子的培养,责任心的养成是相当关键的。现在的就业市场,广投简历而不中的大学生们,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用人单位痛感他们没有责任心。知识的多寡,能力的大小,都可以通过岗位培训弥补,但责任心的缺失,却是一个根深蒂固的痼疾,一时半会儿很难医治。
! u1 {, Z) l- I0 o, k9 |/ z$ Q
6 \& M4 w- l0 j# `- M2 a. I责任心的缺失,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家长根本不让孩子做事。什么事都不让做,什么选择也不用做,连考大学,报学校,选择专业,都是家长包下来的,孩子只有听命的份。至于那些业余学习,更是家长的绝对意志,很少有人会问孩子是否乐意。
2 ]; Q& Y( ^: D$ r
5 R- f9 q0 _7 h; k' ]试想,如果一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连穿什么衣服,什么袜子,洗不洗澡,跟谁玩,选择什么业余爱好,所有关于自己的事情,都自己做不了主,什么也不用做,一切都由家长做好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那么,他们就丧失了所有选择的机会,也就不会辨别,不选择了。' ?5 e, v. f0 ~: i
. M4 ~4 X9 R0 G" J) y一不知道什么人值得交往,二不知道事物的分别,三不知道如何做一些日常事物,20岁的人了,连倒茶这种事都不会做。这样,责任心也就无从确立了,因为他们从来无需负责。这样的孩子,如果听话,学习还不错,还可以考进大学,如果不听话,就只能在家啃老了。9 O2 V( w) j! A8 h
( i& D/ Q5 T5 P5 Z当然,我们从小学到中学的教育,标准答案式的教育模式,也强化了学生只知道接受即成结论,不会质疑,不会思考的倾向。其核心的弊病,说白了,也是不知道如何选择和辨别。
# i$ Z8 g: O5 t7 {7 @
1 `! a! J1 I/ _1 m% k1 z! u( r当然,即使进了大学,这个倾向也难以扭转。大学也不鼓励学生做事,不教他们如何做事。劳动课基本上没有了,因为怕出事。军训也大幅度缩短,也是怕出事。从前每年的植树造林,现在也不做了,据说也是怕出事。实习也没有了,放羊回家,让家长造一个假的证明拿回来,就算实习过了。总之,独生子女的一代,在学校期间出点事,学校承受不起,所以,什么都不让学生做了。学生在家里时,是放在保温瓶里的,现在还继续放在保温瓶里。% C- u6 o/ m! z* V+ z r& r3 r
. q6 P F# x# f, d' f就这样,大学新生,都是家长和亲友团送来的,万一走失,已经成年的学生,是会像三岁孩子那样痛哭流涕的。上了大学,固然有些学生随着年龄的长大,聪明了一点,会自己做点事,成熟几分。但相当多的人,上了四年大学,还是中学生模样,连衣服都是定期寄回家洗的。好些老板告诉我,用了现在的大学生,让他去买个东西,不是买不到,就是买到之后不打车回不到公司,不派人去接,人家就在那里哭。
$ I% z' c. a4 k0 K3 B' Z4 [7 d+ C R) S, }5 Z5 ?8 t
是啊,保温瓶里养到最后,还是得出来。出来之后,面对这个复杂而纷乱的世界,这些稚嫩到极致的花朵,该怎样开放呢?任何一个家长,都陪不了他们一辈子,可是,在培养过程中,谁想过这个?
' s _" Q4 i" B7 a; f7 S2 l+ o+ Z( u& F4 o
原文地址: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c7a2f50100jkkr.html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