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鸣- A+ i+ o4 j1 V5 q z, N; b6 r
) C3 D( P6 k& _( A9 m
中国古代,专门做学问的学者不多,多数人都有另外的职业,这职业就是官。古代的中国,是个官僚帝国,读书人不做官,没别的好出路。经商、做幕,都是不得已的另途。所谓的学问,大抵是公务之余的消遣。只有改朝换代之际,那些不乐意投奔新朝的遗老,才会专门做学问。比如明末清初的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这些人。这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换了的朝代,居然是异族统治,让这些人实在是心有不甘。% O1 h+ Q7 E7 U. y2 \8 Z8 `6 @
6 Z0 t: P F3 q& v
清末西学东渐,学科体系整个地换了。即使从国外学成回来的海归,主要还是想进入政界做官,但毕竟出现了专门做学问教书的学界。民国时期,由于学界中人饭碗稳定,收入不错,大学教授,每月的工资,跟政府的部长也差不多。所以,学界中人也比较地让人尊重了。漫说教授走在大街上,警察毕恭毕敬,连闹运动学生上街,警察也得客客气气。
8 t3 a% ~* r% @. N6 S) o4 A) X9 J3 ?' V& K* ^
民国的北洋时期,教授日子过的最滋润,可以天天下馆子,想吃什么,都可以吃到嘴里。一年省下来的薪水,就可以买套四合院。家里有佣人、门房,出门还有专用的黄包车。当年鲁迅在教育部做佥事,简任级的官员了,但由于政府的工资经常拖欠,于是就跑到学校兼职,日子也开始滋润,买了四合院。0 S" m9 O; A) b! k6 f& P
! d( K& h7 X: Z* J0 M! M1 D
国民党时期,由于战乱,教授的日子难过了一点,但大体也过得去。学界的人,即使小人物,在社会上也都有地位。自我感觉,也很牛。见了当官的,眼睛翘到上面,只看天。
, b( p0 M. ?' @0 {" \
! y& n' X. T" H: C' R K, \6 ]& Q在今天,学界还在,而且比当年更为发达。但是,不知怎么,学者却贱了很多。尽管,跟建筑工地的民工相比,学者的自我感觉还算不错,但见了官员,却不知不觉矮了半头。官员级别越高,矮的就越多。很多在学界地位很高,拥有众多官方头衔和社会兼职的大学者,穷其一生,似乎就是给官方的政策做解释。& m5 k$ \, ]2 P1 L, e( o+ Q
; O' z1 r, r! w6 x" B; v j
今天官方说要向东,他说向东太对了,完全符合科学理念。明天官方又说要向西了,他接着说向西挺好,符合世界潮流。能把政府的政策,用所谓的学术语言加以包装的都是高手,如果能把这些政策,上升为符合某个西方理论所谓的“新理论”,则是高手中的高手。1 D( @8 K: h! i+ K$ B
- b9 N% k% Z" L. f3 o4 l5 L这样的学术高手,也有地位,但这样的地位都是凭借官方的认可来的。如果他的文章,或者政策建议,能够得到某个大官的批示,那他所在的单位,都会引以为荣的。见过这样的教授,与人吃饭,每每要提及他的什么报告,被某某副总理批示过,言毕,得意洋洋。
# Y6 M+ ?% d) C7 ^2 R" i, r" Y
$ u4 k- _ S) o' H, f/ e做了教授,一定要争取在学校里弄个官当,哪怕是副处长,也身价高了不少。只要官家有令,有人肯出钱,让学者们上电视说什么,他们就说什么。涨价有理,收费有功,都没有任何问题。即使把煤说成是白的,钱足够,也没问题。5 M* x; u! ?+ _ j( f0 z: V0 N
5 _ ?1 _' g7 \1 d' R当今的学界,在民众眼里,已经很贱了。学界贱,学者当然也贱。但是,身在其中的我,却不想自轻自贱。不贱的唯一办法,就是说实话。上课说实话,写文章也说实话。今后只要活着,一直这样说,遭人烦,遭人厌,遭人恨,都说。没法子,生就这副骨头,这辈子,就这样了。' Q: D& t; K2 ~: v/ F
' E5 Q8 f+ j5 d' a, _& }张鸣2 ?6 u* ~# z- O- @- @6 w
$ f* C' u0 _- X/ c2013年8月4日
" }8 t( S7 t( R1 ?6 x; _- D! {( Z
7 v, G; [! e6 n) k; C2 ~8 W本贴链接:http://newsoul.xinzengwj.net/thread-2438-1-1.html
3 {! K" }* X( M" l% |0 ]) J6 i7 U
0 D9 n! h/ R* _
原文地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