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陆依萍6 r5 C9 P( C% }* u/ L2 H) w
0 S6 w, v1 |; v; d/ h看过第一期之后,相信很多人都会发现,纪录片《原地生长》是一部难得的能够将“润物细无声”的真实情感,融入到每一帧画面的纪录片。* W; t# n0 [/ s) A- _7 Z7 Z; {7 a) O
+ {. S3 T2 k4 P1 U. R9 W' Q/ \3 z
本片第一集的人物选取很有意义,既有还在上小学的“10后”,也有正在备战高考的“00后”;既有刚刚大学毕业的“95后”,还有奋斗在教育工作岗位上的“90后”。从主人公的年龄层分布以及他们的学习/工作来看,不难揣测出导演将他们放在第一集的目的:将镜头对准代表未来和希望的学生和教育事业工作者,通过记录他们面对生活的态度及阳光积极的一面中,展现现下这个“后疫情时代”人们继续积极生活的信心与精神面貌。
8 k5 T( U9 b- _- n& f+ z- P
9 t% `0 x b6 [+ d同时,片中的画面也非常直观地展现了后疫情时代人们的生活现状,比如:核酸检测、学生在家上网课、复工等等,细腻之中很容易引发观众的共鸣。
! T0 M* {5 c- X& y4 S7 j) ?5 i: B% U( f. y/ C8 U# c
# _: L5 C o; t2 k
5 J% G: i( y* }9 @- |我最有感触的,就是片中刚刚毕业的大学生琳琳说的那句:“我的人生好像莫名其妙地丢失了半年。” 这句话虽然短短十几个字,但是其中的无奈、心酸、难过与遗憾,却是填满了每一个字的缝隙。对于全国成千上万的应届毕业大学生来说,无疑也是如此。因为疫情,他们的人生发生了些许的“错位”,他们失去了大学里最后半年的美妙时光,他们感到迷茫,却又不断在迷茫之中找寻方向;他们害怕未知,却又用积极的心态去打拼属于自己的未来。$ j/ l2 f8 k J' l* i6 N1 u5 J" t& \
! f* |; t2 h& Q9 Z2 Y1 ]
% J2 K `1 @% w9 H* z5 D# e3 o2 g% p& r# L/ ^
疫情高峰过去,后疫情时代来临,当我们的生活重新按下播放键,曾经熟悉的一些是否还会回来?我们正在经历的一切又要多久才能过去?面对无限的未知和挑战,我们能做的除了尽量适应和调整之外,还有什么呢?这些,几乎是所有经历过疫情的人想要知道的。, J7 y1 }+ u4 z- I
) @/ V6 R! G K, T! g9 z# A, o
而从《原地生长》第一集的记录内容来看,我们或多或少都能找到一些答案——城市终将复苏,生活还会继续,经历过磨难的年轻人,纵使有过彷徨,有过无措,也总是能够在曾经跌倒的地方再爬起来!就像第一集中的小学生旦旦、高中毕业生珺珺、大学应届毕业生琳琳、钉钉教育产品经理方氪一样,用阳光积极的心态,继续自己追梦的脚步。
# ]& D. O7 i9 d/ y4 U; G: P8 P- K( q, t8 ^8 M& R
本贴链接:http://newsoul.xinzengwj.net/thread-2451-1-1.html
6 B" r K! S G0 A) |, D
3 F6 C( y% C" J% T
- w$ W. a1 v4 _. j& }原文地址:movie.douban.com/subject/35173506/review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