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安静Abee
; W0 W6 v; P. t! X# e( v& J& }0 ]( @0 E7 L5 M% ?: U* v
《情感依附》。首先感谢丹姐赠我这本书,要不是丹姐送的,我想我生小孩前可能不太会去主动接触这一类型的书籍。 暑期开始阅读,刚好经历了一段抑郁焦虑期——经历一届带了六年的学生的分离,其中包含着些许遗憾与不满,想要做得更好却未成功的现实感受;以及回到家对爸爸身体状况的忧虑。连续半个多月的时间夜晚无法入睡,甚至于经常每天只睡一两个小时。% e B+ V6 s ^4 S
; X9 N2 i# C* Q% L$ u, k" e在这期间我断断续续阅读本书,伴随着MOOC的教师情绪管理课程,还有前天看的《他乡的童年》中的芬兰篇,我感到彻底被治愈了。 逐渐地理解了自己许多的负面情绪,认识到自己存在的一些不正确的认知,也开始反思自己一些防御机制的由来,开始回顾我的童年,询问妈妈我的小时候,我已经忘了许多许多的小时候。
( c# P4 W6 g6 ?7 |3 u5 H) \( B1 e( a% ]: W6 ~1 P9 E
原来,我并不是一直无忧无虑长大的小孩,原来我也有许多小故事带给我不同的体验,原来我真的很像我的爸爸妈妈,我会在身边人专注于其他事情时极度想介入,我会回避与人相处,内心里不是那么安全。我开始想我的爸爸是怎么样被照顾的,我的妈妈又是怎么成长的。是啊,他们那个年代,又怎么可能受到细致的养育呢。所以,不必悲伤,我们一代一代也可以做得更好。2 m& n2 k! Q- M
2 q2 C6 G! `- D$ [ y+ n& o: |+ b
很喜欢《他乡的童年》中芬兰的几个片段。片中主持人采访一位八九岁的小男孩,问他什么是成功。小男孩答到,“这里没有什么是成功。如果你有一份工作,有一个妻子,有点钱,就已经算是成功。每个人都是一样的好,平等的,没有最好。”
) X! F% Y {7 Q& |5 A/ L
) {: _, W- p& F另一片段是在孩子们去养老院和老人一起画画的时候,主持人问老人是否学过画画,老人答到没有,每个人都可以画,画画不是用来彼此竞争,而是把自己看到的表达出来。: M. x5 Q4 w7 f+ }
, d# |$ q# p3 B- x+ _
在提倡竞争的氛围中,我们是不是渐渐忘了怎么生活。我好像脱掉了一件束缚着我的隐形外套。- | J3 _* v. `) I
# L2 {- g# F Z: f! ^本贴链接:http://newsoul.xinzengwj.net/thread-2467-1-1.html0 Q6 P8 [& j8 Y1 N* y v
9 g; x$ R, [. [4 o
' u* z4 P" g) F: t+ a原文地址:book.douban.com/review/1280519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