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鸣" o1 ]# f/ T+ B& H2 C9 O
. N( K5 m9 v- F! V
据统计,中国出版物,70%以上,都是教材。而且人均年阅读量很低,平均不到1本。中国有近亿的学生在上学,但谈到阅读,都是强制性的,读的不过是教材,还有一点老师推荐的教辅材料。就那么可怜的一点自主阅读的比例,还有相当大的份额,是几类无聊的作家的杰作,诸如穿越、盗墓、玄幻、种马小说。
# r# I" \; K% n1 E( k0 G. b) |: {
手机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上网人数成亿地增加,但人们在手机上阅读的,90%以上,都是这种毫无价值的东西。稍微讲求一点逻辑,讲一点道理的文字,网民(相信多数都是学生)就看不懂。& n2 @' `# S/ `
9 F, @% k* ?/ J+ o- ~7 n! B
有大人物出来呼吁,中国的母语教育需要加强,因为学校过于强调外语教学了。教育部积极响应,据说要把高考的外语分值降低,北京市中考,率先实行,英语从150分降到了100分,而语文分值如旧。接下来估计还会增加语文教学时间,增大课时量,以强调他们如何重视母语教育。1 j% n' E# P# m2 X, D
+ A6 J7 C4 {7 E/ V( C+ `4 j l G
这样的改,有效果吗?有,不过是反着的,越折腾,学生的母语水准越差,现在只是好坏不分,再过一阵儿,就该嫉好如仇了。从本质上,中国的语文教育的模式就有问题。对于教育者而言,语文教育,应该是通过成型知识的学习,引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让学生通过阅读经典语文,增益自己的文学素养,提高读写能力。
8 ]: W) U; W5 C2 J8 S1 e7 Y" i. ~( r7 k6 S4 d7 I: z. t
阅读过程本身就是识字过程,也是培养阅读兴趣的过程。但是,中国的语文教学,小学识字阶段的课文,被矫情的拟人、比喻性的范文所充斥,教学过程,似乎就是为了不让学生好好说话。基础的识字阶段过后,语文课本的范文倒是有几篇像样的文章了,但每篇文章的教学,都是中心思想,段落大意,写作背景。+ v/ {$ N% p7 f, j; b
4 v) S" p: U2 S7 Y% K- V% Y
然后就是字词句,分析拆解。每篇文章都会有中心思想吗?作者这样告诉你们了吗?作者的写作背景,你们怎么知道的?段落大意,只有一种概况方式吗?只能按老师的意思来概况吗?
3 l$ T' E3 x' D4 n3 x2 a) U/ l+ K5 f2 Y4 q% D& t" g
这样范文,不用老师教,读读也许还有点意思,老师讲完,做一系列烦人的作业,就像一颗鲜桃,被人揉搓了无数道,变成垃圾了。如果范文本身就不怎么样,这样教下来,就更折磨人。这样的语文教育,无非是把好好的文章,变成若干细分的知识点,然后一点一点地灌给学生,让学生背熟记牢,以后考试,就按这种切碎了的知识点来考,老师教的,就是标准答案,跟着走,踩到点上,就能得高分。# w/ O+ k, J$ Z7 Z
) S6 a7 |7 c+ V( m
不用说,这样的教学,不会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几年功夫教下来,乖的学生倒是会考试了,不乖的学生,连考试都不会,两者都对阅读失去了兴趣。根本不知道什么叫做好的文字,什么叫不好的文字。他们如果还有一点残存的兴趣的话,就只能去追求荒诞怪异而且空洞的穿越、盗墓、玄幻加种马了。& z1 p- c6 Z9 ~- i, P. R
( v( R2 \7 B* y @: c: v
当然,中国的语文教学,一直都负有政治课的任务,教育者原本,是打算通过这样的教学,让学生崇拜毛泽东的,结果呢,大把的学生去崇拜了郭敬明。剩下的,近乎文盲。
& A, v1 @: W8 l+ K
, @, q, \4 L3 J6 E2014.4, P8 q( |" L; C' u
: k% k$ Y- A1 n! K1 _, G7 t
本贴链接:http://newsoul.xinzengwj.net/thread-2543-1-1.html9 O' x' L% H; z L! U- ]' v( f2 V! w
# N3 z3 Y9 \' B" d8 p
8 h9 ?7 {$ X) I3 d5 O原文地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