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颂网(New Soul)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日本动画电影《和谐》观后感:完美与残缺

发布者: 小喽啰 | 发布时间: 2020-8-29 10:56| 评论数: 0|帖子模式

文/伯儀( Z+ p6 s! l3 v; {& b
6 J' g, t- V, _: [8 d+ F
这部动画有着强烈的反乌托邦情结,观影体验上有《1984》与《美丽新世界》的影子(监控与药物)。在《尸者帝国》里,我个人说到过关于欲望的内容,本作中的“和谐”实际上是一种完全利他的社会准则,也是在生物层面趋向完美的社会。
, u3 u  g5 O: V1 ~! X+ _6 n# V5 \
# c, P5 ?6 ~* p( J在这里,不得不让人联想到现在固化的日本社会,以友善和距离创造人交往的高墙,看起来既有礼,又冷漠。
. O4 ?7 E& r# S: A
- _5 F% ^3 J  R5 z" ]作者提出了一个问题,极度的“善”和极度的“恶”有什么区别?极度的光明与黑暗同样让我看不清周边的一切。在生物科技中,无用的“杂音”(尸者帝国:情感与欲望)同样是人类得以发展的重要动力,而非每个人都将他人作为“公共资源”小心维护。在个人的评价中,直接通过“外部评价”来替代了“自我评价”。
- W* ~  x( x& Z& f, N9 ^' n5 W' W' O+ R/ ?
动画为了表现生物社会这个概念,用了类似血管、器官、细胞等的外在建筑表现,同时也用“螺旋”这个符号(DNA)。
% r* d0 `' F( ~5 F" _- e  I( q0 v) N6 S: G
我很喜欢书中米亚赫关于“孤独与书”的表达,“一个人想要孤独的时候,就要借助于死媒介(纸质书)”以及“在中国,每个王朝的终结都要烧一批书,借以书写属于自己的历史”。
0 @" c) H0 y8 [' _2 y2 l& g2 ~% r! f8 R7 ^2 H4 H
对福柯的死亡理念和《少年维特之烦恼》所引发的“维特效应”做了阐述和实践。在无菌社会中,多一粒灰尘都是罪过。
: D5 P1 f- Z/ p& b+ Y4 B9 s* x8 i! U+ ?3 M
思考到这里,觉得伊藤计划三部曲实际上就是探讨人类未来的发展,以及在不同的社会环境下可能出现的结局。而“语言”作为横贯三部曲的重要链接,也表达出了作者对于“意识”“灵魂”“思想”等方面的认知。
1 Y2 o- F0 a1 |
# v$ b* {* N& H回头看去,我们人类所创造的语言,关于对立的双方(善恶、悲喜、天堂与地狱等),本无太多意义。它们是作为“概念”而存在,而“语言”的本质实际上是为了构筑“环境”,传达“认知”的感情,而每个人接受“概念”,会进行再创作,无意识中融合属于自己的人生经历,这一点似乎在心理学中,也有意义。因此“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些“哈姆雷特”都是他们自己本身。
" M+ x  P" W' n6 E3 x" E9 ^
& b% s( g+ V9 V' O在这个情境下,人类最重要的能力只是“选择”。而“选择”本身,会收到“社会语言”的影响(教化、舆论、观念等),使得自由本身也是一种奢求。
/ Y7 O9 W) h0 }, Z
) T5 x* j# e& p/ z本贴链接:http://newsoul.xinzengwj.net/thread-2546-1-1.html
( b0 V2 F0 U% W
0 e+ N& w& o' h0 |

- G+ W0 ]: }% E/ f原文地址:movie.douban.com/review/12832719/

最新评论

为兴趣而生,纽颂欢迎您! 立即登录 一键注册

QQ|排行榜|手机版|小黑屋|帮助|纽颂网 ( 京ICP备********号 )

GMT+8, 2025-4-12 00:40

Powered by Discuz!

© 2019-present New Soul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