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璐璐日译
$ k! v6 {1 M$ W; X; y0 }& `' ?
; h" d( h/ E8 b" U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看到《人生之路》原著里从农村走入城里和黄亚萍交谈甚欢,和刘巧珍话不投机的反差,深感心怀崇高理想的高加林也逃不过一心只往高处走的凤凰男的庸俗。) z$ j& h- r+ N: Y5 l
' p ]/ k1 e S) j: G+ ?
一心只往高处走的高加林,让我想起《平凡的世界》里孙少安和孙少平两兄弟,他们三人有着相似相通的点,可却走出了截然不同的路。
/ i4 I6 K" @8 s6 R% R6 g& r5 |/ s# h+ a7 R
高加林是农民时和孙少安的处境相似,他们都有一个和他们唱反调视他们为障碍的村领导。不同的是两人的心态,孙少安甘于当农民,而高加林不甘于当农民。) `; M+ U6 `/ J' q1 [" e
9 q; t, D% L3 g" V. y) [5 n3 V8 m+ \0 ]孙少平和高加林的相似之处在于思想,他们都有去外面看一看闯一闯并想在外面闯出一番天地的冲劲与理想,只不过他们一个靠的是自己,一个靠的是别人。
) C7 q0 O# a$ a& p5 J
刘巧珍
) o, Y' i8 I( }0 `' \+ G2 v) U0 b& n, Q: L& ~' K' _- B
▌高加林自相矛盾且可笑的门当户对论!+ |4 B" R+ u/ {6 y1 r
b3 p! Q8 J( q3 N2 ?在高加林最难过的日子里,爱情给他带去了无尽的温暖与甜蜜,而给他带去这种感受,让他从痛苦中解脱出来的人就是美丽可爱的刘巧珍。; N Q& K+ J1 `5 g; U( @
9 Q$ X% R1 s [9 e! X( |- o( H& ]
高加林一直瞧不上只会赚钱的刘立本一家,可刘巧珍对于他来说却是个不一样的存在。他感受得到这个不识字没文化的姑娘的真善美,但同时也知道他与她的爱情没那么容易被刘立本接受。( S& W; M4 c' v5 o: l
& u' U* n! m7 X5 w4 X因为他们两家在村子里是有差距的,有文化的他虽然觉得自己配得上刘巧珍,但没文化的刘立本可不这么认为,刘立本觉得高加林根本配不上他女儿。
' V' X& z- K4 ~, _: |1 [ r! j# h0 {, w) L5 A( ^ j( o2 P8 j
可此时身为农民的高加林却觉得他和刘巧珍是门当户对的,是相配的,所以他对于刘立本的反对是不屑一顾的,也是蔑视的。
, B$ K0 A' o/ _7 U8 j3 B: e" q( H; _" s8 ~5 H! l A
可当高加林因二叔从农村调到城市工作小有成绩后,他一心只往高处走的贪心与野心就暴露出来了。黄亚萍无疑是他贪心与野心暴露的原点,因为黄亚萍有太多吸引高加林的地方了。
" N$ K( s d" Z- R+ N% A; [, E, i6 X: m0 D% _4 @
首先,黄亚萍的学识文化和侃侃而谈是他喜欢的。其次,黄亚萍个性上的不同是他感到新鲜有趣的。最后,黄亚萍的家世背景是他看重并喜欢的。 D0 a/ {6 p0 @ j* E6 q
+ `& v9 W+ G, K8 R2 S
他之所以那么痛快地答应黄亚萍的求爱,和深爱他的巧珍分手。最根本的原因是黄亚萍能带他往更高处走,说白了他最爱的是他自己和他所追求的高处,而不是黄亚萍,亦或是刘巧珍。& _! b' Q& Z" G% M) {6 o
" K7 p3 K$ T' Q3 @- h6 e
还有一点是他觉得此刻的他是配得上黄亚萍的,他觉得以他现在在城里的身份和学识,他和黄亚萍是门当户对的,而曾经和他门当户对的刘巧珍现在是配不上自己的。
5 I0 F' I2 E3 |4 a" Z* Z& P9 Q O( k1 {; V
多么可笑,多么自相矛盾的门当户对论。黄亚萍和他高加林就真的那么门当户对吗?刘巧珍就真的和他高加林不那么门当户对了吗?. |% V6 ]/ o2 S+ s6 k# w" A. |' T
; {/ G4 h' D% O$ V
这些本质就是高加林给自己“只往高处走”找的理由与借口,他在撞了南墙被揭发返回农村的路上,就曾自我反思反省地问过自己。如果他和黄亚萍如愿在一起就能一帆风顺地去往高处,过上幸福的生活吗?黄亚萍会不会像抛弃张克南那样抛下自己?
$ ~2 d, E0 R) S$ O. |* S6 y/ L7 I8 N0 U6 U! x% ~: z
高加林不敢肯定自己和黄亚萍能不能过上幸福生活,但他敢肯定和刘巧珍能过上幸福生活。这说明高加林还没有糊涂到无法挽救的地步,他还分辨的清什么是真的善的美的,什么又是值得的。8 r+ _9 {5 k# E; ~4 W4 s: |
. V, M# g3 p3 a
可撞了南墙才变得通透了的高加林,终归没能免了凤凰男的俗,一心奔着事业只想着往高处走,而忘了根忘了本,丢了不该丢的,留了不该留的。
* ]) ?4 Z3 J1 B7 j0 A, i* A
+ r& h5 A. e: Q5 ~: u3 I, e这也给那些痴迷于凤凰男的女人们提了个醒,一心奔事业只想往高处走的男人喜欢不得,要不得,更嫁不得。他们所谓的自相矛盾且可笑的门当户对论里,没爱有的都是欲。
/ q7 Z1 G* R- ?, c& a- V6 i& B
高加林
- b; X0 r/ b- {
" K6 O/ F. ^+ K0 K9 [
▌高加林拧巴荒唐的人生!
2 L3 {/ h! W) \3 B" I, b, Q4 x' b$ U! u
从古至今,只要人多的地方,“劣币驱除良币”的现象就普遍存在。无论我们承不承认,我们自身或多或少都是这种现象中的一员,无论是受益者还是受害者,而高加林就是我们的影子。
( B9 W/ w/ A/ W3 w2 n% C, A' H) M6 o; O: n& x
《人生之路》原著开篇就是高加林对高明楼耍手段让自己从教师返回到农民的种种诅咒与抗衡。他是不折不扣“劣币驱除良币”现象的受害者,他的痛苦和他的反抗说明他对这种现象是深恶痛疾的,更是无法接受的。! B, l$ n3 M, c3 E2 B& y& p, M
5 p. X1 K X0 l6 n& E; }2 B \
可当上天让他有机会成为这种现象的受益者时,他的深恶痛疾,他的无法接受不在了,他转身一变立刻又成为了“劣币驱除良币”想象的受益者。
- _6 f' \2 s. E7 g' v5 R, k# U" V
. V+ o% v! Q) e! I这看似可笑讽刺且矛盾的言行就发生在了有着崇高理想与追求的高加林身上。高加林热爱养育他的土地,但他却对成为农民有着异于常人的恐惧。
( P7 e3 P2 ~, r @2 Z
8 D- ^1 D" h: m( A, @" x他痛恨瞧不起农民的城里人,他痛批过黄亚萍不要看不起没文化的刘巧珍。可当他成为城里人,当他看上侃侃而谈的黄亚萍时,他自己却成为了瞧不起农民,看不上刘巧珍的人。
/ e1 i7 E" I1 j2 w0 r
0 [9 C+ h; W3 n, o因为他是有着崇高理想与追求的高加林,所以这些矛盾,这些拧巴发生在他身上才更深刻,才更有意义,才更能引人深思。
: I0 ~4 R& C& s1 C8 I8 p$ G, c/ D5 o, ~1 S/ c! w8 y
高加林矛盾拧巴的生活,虽然很荒唐,但却极具现实意义。; I6 d% P+ ?: A
% Z, [ X5 z6 g( l) s因为他身上有着许许多多我们的影子,我们剖析他,评判他,拿他和别人和自己作比较,不是为了论对错,评好坏,品善恶,而是为了感悟我们自己的人生,让我们自己能过上更好的生活。& w9 X! \7 a7 T
2 t7 W8 O+ }# z) t6 R7 _
很喜欢《人生之路》原著里的高加林,既现实也很真实,没有孙少平那么清新脱俗的思想觉悟,没有孙少安身为农民的清醒认知与觉悟,但这就是高加林的真实与现实所在。
( H4 n/ N% A$ M ]8 ^2 Y$ K+ h* o) O1 a2 ]. m* q
高加林就是高家林,他就是一个普普通通需要走过弯路才能过好生活与人生的平凡人。他恰似我们,我们又融入了他,这就是他和这部作品的魅力所在。4 g+ p- C+ k( ]* w) l
2 b1 r% r5 x2 P) m
本文链接:http://newsoul.xinzengwj.net/thread-3210-1-1.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