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安宁纳入隐私权:拒绝骚扰终于写入立法
, \+ g3 a- b9 y0 l" g J4 c* i5 V" Q#生活安宁纳入隐私权# 12月23日,十三届全国人大第十五次会议审议民法典各分编草案,其中的人格权编草案完善了隐私的定义,将“私人生活安宁”纳入隐私权。四审稿将隐私的定义修改为:隐私是自然人的私人生活安宁和不愿为他人知晓的私密空间、私密活动、私密信息。: Q& o% Q& G ^/ c0 C
C/ L- l+ H; N4 |1 d4 R4 V
/ P4 d1 s2 P/ C( i
- s1 `7 ?% _; y3 H& Z( D# q拒绝骚扰,是网络时代的“刚需”$ b4 P! P2 u$ t% \: \, G$ j
' A1 Q9 L) r, M Z( M$ w* U0 H
这意味着,安宁权与私密空间、活动和信息并列,成为隐私权的重要内涵。长期以来,安宁权一直作为学理上的概念存在,没有被正式写入立法。/ {" Z6 ?% g# B& c: m
# s- ^+ n" |. x, d$ i' y& J
随着经济发展、尤其是网络技术发展,安宁权逐渐得到立法者的重视,于2012年首次被全国人大常委会写进《关于加强网络信息保护的决定》。该决定第7条,确立了公民在固定电话、移动电话和电子邮箱拒绝商业广告的权利。拒绝商业广告是公民维护生活安宁的基本权利,也是隐私法在人格权保护体系的有效延伸。
) M$ ^' `/ C% L
) r# a# ?& t: Y( t; E* r1 X I9 o拒绝骚扰终于写入立法,掌握信息接收控制权8 Z' i) O7 \; n6 Z2 |$ x
% Q+ v) l! R$ a" Y
将安宁权正式纳入到隐私法律保护体系,这对于我国人格权法律体系发展来说有着重要积极作用。未来安宁权的适用空间很大,线上线下都可能成为维护公民生活安宁权利的重要成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