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鸣
6 A" U# e9 h4 A4 r$ i$ J: J6 }1 _6 r9 A0 Z( X) G: F, O
这些年,官员谈理性的多了起来。出了点什么事,无论大小,在上者都希望人们理性,理性看待这个,理性看待那个。可惜言者谆谆,听者藐藐,似乎不仅没有效果,还遭人嘲笑。社会上戾气很重,有点事,动辄喊打喊杀。在网上,一言不合,就张口问候人家父母。官员出事,无论是否无辜,肯定叫好声一片。出点事故,原因还没查清,当事人必定被拍得半死。还有一个现象就是,听风就是雨,但凡有不利于官员和官府的说法,也不管真假,就跟着起哄。
r; E r; e1 C7 @: P; N% x
: }/ J1 h1 N5 Z& q; e人们不该有这么多的戾气,不该有这么的暴力,官员是该批评,但批评的确该理性分析,不能不由分说地拍砖,甚至恶毒地咒骂。至于毫无道理的听信流言,传播和放大流言,就更不应该了。但是,不应该的事,恰是容易发生的。要求民众理性,必须先得有具有理性能力的民众。而我们现在的教育,往往是催化非理性的摇篮,经过这样教育出来的人,想让他们有理性,的确很难。! v6 z# e C1 n! j
! T. {' K& u6 A/ d- k首先,某些教材的价值观就成问题。在今天这个时代,《水浒传》里的动辄排头砍人的李逵,不应该还是“反封建”的英雄。卖人肉包子的孙二娘,在介绍给学生的时候,似乎应加一点消毒的过程。小兵张嘎这样拿战争当儿戏的经典,似乎也应该反思一下。9 E8 @4 R- H9 Z1 I4 e
+ r2 K( k! y0 r" i其次,教育的过程,也应该具有理性。没错,学校教育多少会有一点强制,但是,强制命令之前,必须要有说服教育。否则,学校就成了兵营。而我们从小学到大学,施教者多的就是强迫命令,听也得听,不听也得听。学校改了章程,出了新规矩,从来不听学生的意见,凡是有敢提意见的,一律严加处理,没道理可讲。- s8 ? x9 U! T' B" ?( M
l$ ]/ H4 F2 }0 L/ f% X: d9 z' R% t2 ?" r这样的教育,传达的就是非理性的强制,而非摆事实,讲道理。这样强制久了,戾气也就埋进了学生的心灵深处。虽然从孔夫子开始,有教无类就是教育的信条。但是在今天的教育过程中,施教往往成为一种寻租的历程。从学校到老师,爱慕权势,嫌贫爱富的倾向愈演愈烈。
. N% Y8 C: e" g1 s7 d9 y+ P: v$ I
! o: W" S9 ^$ t$ L7 Z" X$ M2 m家境好的学生,从小学开始就会得到学校和老师的偏爱,如果学生的家长有权有势,几乎命里注定,这个孩子会被吃偏饭。好些中小学,得到各级三好学生称号、尤其具有含金量的省市级三好学生称号的学生,一查,几乎都是官员子弟。甚至在大学,如果学生的家长权势足够大,也足以让他的孩子在保研,甚至攻读博士方面获得优先的地位。$ v# B I( |& ?. u& E# j
: W. L8 O2 s* J0 r& D
如果说,强制教育是把戾气输入学生的心灵,那么,这样的教育,就是让戾气膨胀,光大。让学生从小就深切感受到这个世界的冷酷无情,这个世界的不讲道理,这个世界,只认权势和金钱。一旦长大了,当他们依然没有权势,没有金钱的时候,怨毒之气就会按捺不住。
$ n( y$ \% I7 R2 ?6 E U4 ~4 O( Y; ^, C8 S+ L
现在的教育,在价值体系上是一个混合体,一个所有时代不良价值的混合。前改革时代的暴力和市场的铜臭,什么都有。但就是没有规矩,不讲规则,不讲理性。位高权重者,不能有事了,才想起让人理性,平时却任由教育一茬茬地毁人不倦。教育回归理性,人才有理性的可能。( p3 S4 d- B }4 o
- u; D8 Y) a1 g2011.7- v& M0 H& y4 y4 ~- a: N; {
9 t2 c; g6 V4 W8 T+ ]/ J% A
原文地址: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c7a2f50102dr8q.html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