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子君的碎碎念 + n7 t4 C) j/ i; q( ^& D
发了广告,得更公众号,哭哭。 但想了想,好像九月我就没写。啊,我愧对天地,pia,我愧对父母,pia。 不是我特别懒(其实是),主要是八月底我被抓壮丁了,戴上金箍再成社畜。
p P. V8 e0 i1 [$ f自从16年创业失败后,我基本就过着自由职业式的生活,这里倒倒流量那里做做货。尤其去年,告别北京回到南方,上海广东贵州湖南各种转,躺得平平的。 结果今年八月,胖友说“来北京,有个项目”,我抱着突击干半个月的心态回京,到那发现人家连公寓都给租好了。
+ v- v1 L' q( e缅北。
/ L, |, @: z( u4 ^- q现在每天打卡,骑着单车800米到公司,抬头玉泉山。 (=TェT=)
8 r1 Y$ b( e+ a0 E1 C% o/ a/ G- Q
$ F' ^6 y* h+ K# o. w w/ x$ s$ S3 [% r. ^0 H+ h! x$ k
私信里这段时间问来问去就是经济,尤其是前几天股市暴涨,一堆人问我手上什么仓位。5 j: X+ @% k( }) Q! e. i. y9 R3 B
一看就是新来的。 老粉知道,我老妈站上过六千点,我是亲眼目睹了梦想一万点的疯狂,所以我个人和金融投机绝缘。 咱这的大A是政策市+庄家市,咱没那个心性赚不了这个钱。 给人恋爱建议可以口胡、但给人投资建议是要背点责任的。 再说:基本面是挺一般的嘛... R" ]7 ~9 v9 `& R# v
$ s( Q4 j, @/ u$ S( v& i- y$ D9月统计局的制造业PMI是49.8,连续5个月在收缩区间;财新是49.3,重回枯荣线以下,23年8月以来最低;" ~4 \, ?# k# M" s$ J% H6 C
咱的制造业就业指数,过去13个月里有12个月在收缩区间;1 p ]. [* H$ B9 H6 a- S5 q
9月一线新建住宅成交面积环比下跌16.3%、同比下跌31.5%,前9个月累计跌幅25.1%;
9 r+ ~6 d9 O" A. }. Y今年前9个月新增社融25.66万亿,比去年同期减少3.68万亿;人民币贷款增加16.02万亿,少3.72万亿;
( @6 ]; b" y! l* \% A9月底狭义货币M1下降7.4%、广义货币M2增长6.8%。前者可以粗暴理解成流动的钱,后者可以粗暴理解成流动的钱+存款。9月底M1M2出现-14.2%的增速剪刀差,创下了近三十年来的最低值,甚至低于08年和22年。
9 d) F6 Y S1 t& z5 ]说白了,市场躺得跟特么一条死狗一样。8 ~% y' w/ u. D1 l" [4 G1 i
所以对四季度经济方向的口风两极分化。一波人惯例赢赢赢,另一波人满脑子问号:大哥你憋大招是不是憋到重度肠梗塞了?0 ~4 B F: [) i- `- ^
2 C4 x5 g/ s L/ m: U! R现在“嘣”的一声,起手就是小1万亿入市+1万亿流动性。
5 [" F% L1 f- x( |, E而且政策口不断复读:我还会加码,你们尽管跟(虽然股市上暂时看跟不大动)。
1 N# B+ V3 s. K+ g至少10月第一周,信心面很快得到了逆转,沉睡账户纷纷启动,身边每一个胖友都在聊要投多少。
" w0 e& \& X, c: t但仅靠拉动股市是不能解决通缩和有效需求不足的。' o$ @* M& _1 M( H
4 E# v) g5 w) B2 m
通缩的核心是就业,就业往浅了说是收入增长,往深了是对产业结构和分配调节的两端改革;而这两端改革都牵扯到非常复杂的财税体制。2 x2 X9 r8 q5 q, j: q
现有财税体制一直在改,但还没有到决定性变化,尤其是最艰难的央地财税关系。这块没整明白,那修补居民负债的福利到底能发多少、刺激实体的财政支出到底怎么花,这两大块都会被迟滞。
/ z, w2 V# l K8 a2 W1 a$ P% f% f没有做出“中国版国民收入倍增计划”和“上面出钱、下面精准花钱”这俩件事,单靠股市拉不出化债大周期。- m, z$ D: Y3 U
现在的力度,个人估计就是在9月的行情上往上走10%-20%的点位支撑,并努力站稳。而且在那个位置,股民基民整体上也就是解套。
- D0 _) ~& R( b3 {, o5 [0 `1 |- `如果再倒霉点,又复发点“短牛长熊、急涨快跌”的老毛病(现在有点这兆头),那对信心面反而是负作用。4 l- A# E4 V+ s* U$ o! W2 d
不过,有比没有好,先把水放了。) D% v0 |# w2 i! m, B4 o7 P
眼下的大放水,我个人觉得还是为了化债。
4 Y( O2 B: g% t8 }, r( k
, x' b5 Y6 O! {( w( w0 N12号那场会:
9 k' {) g3 r5 x5 T J1 @4 f! s8 M一,地方债务结余限额里拿4000亿,年内给地方补充综合财力;. h2 O E6 T q2 ]& Y4 s* P
二,说要出台近年“支持化债力度最大”的置换。去年地方债务限额拿来化债的是2.2万亿、今年1.2万亿,按这个表述,明年估计得3万亿;
1 H; n- G4 ~+ ^. n" l d# E三,四季度加快专项债落实,约2.3万亿;7 Q7 \3 ~4 N, s& Q) [7 Z) k
四,发特别国债补充国有大型商业银行一级资本,估计1万亿。9 V% }# M! R) M9 }
- r+ ^3 Q) G' v% T. K5 j
所有手段几乎都是奔着化债去的。核心逻辑还是那个:由上面出头,以上面的国家信用来负债,接过地方上的高风险债务。
* |( o8 [( X9 U/ b7 _这样利率能低点、展期甚至本金都能再谈谈。地方的资金链也不至于出现急停断裂的风险,防止大规模企业连锁倒闭停摆。
# C% z" X& o, ]但这不等于立刻就解决问题。我个人认为:眼下的化债措施并不是鼓励地方继续扩张资产负债表。
6 R" {9 c$ \& ?) W; R& ?也就是:这笔钱是帮你背债的,不是让你去烧项目发工资的,这笔钱的目的是缓解存量债务。
$ F# ]9 L# l" T& W" w所以放缓还会继续,市场需要的那种增量刺激还没看到。1 a3 H$ U$ c. v3 k- z
四季度会在这些刺激下迎来增长(毕竟要守5),但在民企板块的蛋糕估计有限,因为眼下的钱还是会按照国企牵头+关系供应链的老模式花下去。
: `7 X. C' c: w7 J: q; Q4 P1 x1 Z) }- s& y5 I
至于个人,那就是牢记“分化”,或者说,“碎片化”。# H2 r) B/ z0 M$ q
大规模财政刺激一定会出,但不能指望能带回普遍增长。
+ x* N" l& K8 Z& b1 v5 _日本泡沫破灭后那几年,平均每年财政刺激力度都占GDP的1.5%。第一个一揽子财政刺激92年开搞,之后除了96/97年,每年一个。12个大规模刺激里有8个超过了GDP的2%,98年的紧急经济对策投资甚至超了20万亿日元,达GDP的4.7%。
) L5 O- g# K( X8 K# K然后还是那个鸟样。
5 M7 F. U/ \$ G- A6 \! J5 t# c4 S7 z2 B- u) e4 r
亚开行行长中尾武彦在01年为日本财政政策发文辩解,给了四个理由:一,很多人被套牢;二,老龄化;三,来自中国的竞争;四,土地供大于求。1 ?& p+ I7 l2 V' j5 i- v% [+ z) I
虽然有着一贯日本官僚甩锅的风格,但:负债下的消费及投资保守、老龄化、外部市场萎缩、土地资产泡沫后化债,确实会限制财政刺激的效果。! C1 {3 O% q, i* b9 b/ n! X
咱眼下除了外部市场还有一定空间,其他仨都占了。所以个人不能把信心全摆财政刺激上。 D- W( I; ]* u3 u% I
" G) f& Z. c) n& P Z. e" @即使大规模财政刺激出台,依然要认真分析财政刺激的流向,根据人口和投资双流入这个黄金标准来判断自己的择业的居住。
6 ~2 d x0 e# w5 R* v例如新能源大类,也就是不止锂电、还算上氢能和钠电、还有可再生能源储能这些。这些都属于战略上该做的事,会承接财政刺激的大块;
/ F Q( U8 A# h运力上的基于零排放的车辆更新、工业设备上基于智能化更新、水电燃气基于低耗能更新等等,这些也是政府长期投资方向;
0 [* s/ U, i/ D/ ^ J4 A5 }基于单身和老龄化的居住改造也是个点,同时独身消费和线下社交消费(运动文旅等带社交属性的业态)也还会有增长。
# {* E3 v/ d- D总之就是选对行业,等财政刺激和美联储继续降息,努力把个人奋斗和历史进程挂上钩。7 _; e, n$ z; ~& o: Z0 {% [5 X
如果实在懒得选,那就出海,把国内过剩消费品和工业装备向东南亚/南美/中东/非洲倒卖;攒够钱了,做精致版本,拿下RoHS等许可,再找白皮黑皮拍广告做Ins/YouTube等推流,也行。2 K! Q, N% G# n3 D9 f/ f+ X
大环境肯定没那么好,但路还是有的,心态要稳。. U( S$ g# W5 f+ T
3 ^0 \+ q; @9 O1 D+ B
(原标题:《还在等药效》)
6 H! k" U9 D- M; b0 G2 b( G1 L: B! I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cApp0urdyVI-y3940bakOg
: P- t( y: B& D" Y0 q8 J2 Q* b" z
本文链接:http://newsoul.xinzengwj.net/thread-3322-1-1.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