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Peter Saint-Andre
3 t& Q. n/ |* ]4 U% X
- [4 J# a K3 S6 |, J, s; b伦纳德·佩科夫把OPAR的十二章分成三节,第一节是我这篇评论要重点关注的,因为只有这一节讨论了最根本的问题:艺术的本性——为什么艺术是人之为人的根本需要?从而,为什么美学是哲学的一个分支?
) ^# ~- O6 [& J" r; b: J4 q5 w
2 S; T, j0 N) l: d' fOPAR十二章的第二节标题是『浪漫文学展示了哲学与艺术之间的关系』。我不会就这一节写一个字,这基本上是因为我不认为只属于文学的话题具有足够的普遍性,以至于也成了对美学的讨论——我相信美学的问题应当适用于一切艺术形式。然而,我在这里会对兰德(以及佩科夫)的浪漫主义观念做出一些评论,我相信有很多的混淆围绕着这些观念。
& {0 T& _$ X. _/ O8 p' I7 `5 d( t0 l! M/ d% v, S) K! ?; ] ]
佩科夫对浪漫风格做了一些有趣的评论,根据佩科夫的描述,浪漫风格特别关注于『使得客体变得具体真实……的知觉本质』(OPAR, p. 437),但正是围绕着浪漫艺术这个主题,产生了最大的混淆。出现这种问题的部分原因在于兰德对亚里士多德的伟大表述——艺术处理可能的东西(用亚里士多德的话说就是『也许是、可能是的东西』)——出现了误读;兰德把这句话转述成了『也许是、应该是的东西』,不幸的是,佩科夫在OPAR里让这个错误原封不动的又出现。在兰德的心里,以及在佩科夫的做法里,她的这个解读似乎同佩科夫所称的『艺术具有塑造典型之方面』有联系,佩科夫把艺术的这个方面描述为是:艺术具有描绘英雄般的或道德的理想人物的力量。
: L, B4 k3 ^( I: G8 I
5 M! L7 L! L( N* \: H不幸的是,艺术理可以描绘的,还有很多其他重要的东西,对于这些东西,兰德,特别是佩科夫在他们强调浪漫主义和典型塑造的时候,似乎都漠不关心我的Aristos的编辑路易斯·托雷斯和米歇尔·卡米在他们的系列文章《艾茵·兰德的艺术哲学:A.一个批判性介绍》里论述说:兰德的浪漫主义观念是值得怀疑的,因为它只适用于情节文学(plotted literature)。. @! Z7 h' l4 p: v" _9 `
9 A, ~4 a" u. L* @# X* e* y1 g; ^我在其他地方(见《生活在地球上的哲学》,Objectivity1(6),待刊)提出过论述说:兰德的浪漫主义观念可以被更一般地视为是在接受和颂扬『艺术具有选择性』这个事实——这个事实是自然主义者想要逃避但绝无可能逃避的。在这篇文章的稍后部分,我将论述道,艺术确实以一种特定的方式为实在界塑造了典型,但是艺术能够以及应该塑造典型的事实,其范围却远远超出了仅仅是英雄主义的地方。& P# C8 Y- Y( r* `# n8 V
( D& q, } s" @' b, \
佩科夫这一章的第三节是『美学价值是客观的』,这个主题在兰德关于美学的著作里只占了非常小的一部分(据我所知,就只有一段话)。在这一节里,佩科夫对于艺术的一些基本原则确实作出了有用的总结——艺术具有选择性、可理解性和整合性——并且推动大家去关注兰德对于『美学判断』和『美学反应』这两者做出的重要区分(美学判断就是理性地去判断实现目的的手段,美学反应是一个人根据自己的生活感受(sense of life)而做出的情绪反应)。4 z9 [: [4 o3 {% M! L: w
4 g) k4 L( V# l2 f# f' y
不幸的是,佩科夫如此长篇大论地讨论『美学价值的客观性』主题,使得它显得像是是兰德的美学的更大的组成部分一样,而事实上并非如此。在第三节里,特别让人烦扰的部分就是佩科夫引入了『美』的概念。他说,美既不在观看者的眼里,也不再客体自身里,而是在『理性的观看者所判断的客体里』( OPAR,第448页)。美从何来?? 兰德在自己的美学讨论中从未提到过美。
. J2 j# G' H$ c$ h! [/ P. @- @3 F3 F1 X9 P) a+ J
对于兰德而言,美学并不是关于知觉『品味』或『美的事物』的科学(『美学』这个词的原始涵义由鲍姆加登引入,康德加以拓展,此后就为大多数美学家所接受了);对她而言,美学是哲学的一个分支,它提供了理解艺术(进而拓展到创造艺术)的基本原则。 U) v' n* P6 ~
, Y8 m* \7 K7 e! ? _ [" [
艺术是形而上学的一种具体化
z5 C' j3 K9 d# C8 \# @! X) F. y- w4 M
伦纳德·佩科夫遵循兰德的说法(《哲学:谁需要它》,pp. 4-5),称美学是哲学的一个分支(哲学的五个分支之一)。他还进一步主张,哲学的某个分支所具有的智识地位,并不等同于仅仅把哲学拿来应用(如科学哲学、灋律哲学、教育哲学等)。佩科夫论述说,哲学的某个※分支※是也普适性的和永恒的,因为它致力于处理人之为人的某种需求。佩科夫将这种需求描述为是智识上的需求,或曰心灵的需求:即作为思想者和评价者的人的需求。考虑到兰德和佩科夫对哲学分支的列举方式,我们似乎只有五种普适性的、永恒的需求可以满足人之为人需求:
* B8 d& V1 o! Z- s) s6 Y! g& b1 \, m4 B' `5 }1 ~
一种宇宙观的需求(形而上学)$ T5 s9 k/ [, l2 I6 H( v
: o0 w+ Z( B1 m0 s0 x
一种知识方法的需求(认识论)9 |! S) q* ^" R
( s; b2 {! x+ Z4 l一套价值原则之准则的需求(伦理学)
# c3 W0 d' C1 d, M I- \
5 F: M; u+ O4 [# A, ]& \% L0 k+ n& U治理原则之需求(せいじ学)
. L; f2 h" W& ^2 ]$ D9 u# f8 a! o B4 \% D' E( I6 T
将形而上学抽象物具体化的需求(美学)
' M. S' [# T0 n7 d/ m1 x8 r! s# \9 }5 l! p
让我试着把这些需求充实一下……' y# A! h/ O8 c8 T( a
( Y2 X# D# |9 E2 n' i3 d形而上学是哲学的一个分支,因为人从本性上说就是一个概念性的生物,需要有一个包罗一切的实在观,以便于为他的思想、选择、行动和感受提供一个最广阔的处境(context)。这个包罗一切的实在观是由形而上学提供的。: `) l- F2 g& {2 z e
2 ^' v a& k6 D8 M7 [! A' L+ c% }9 W
认识论是哲学的一个分支,因为人从本性上说是一种意志性的概念性的生物(因而也是会犯错的生物),人需要一些可靠的方法来获得关于实在界的知识,这些方法是由认识论提供的。
) R8 k/ N( S; z
n5 x$ {# X0 S. ^ |4 J伦理学是哲学的一个分支,因为人从本性上说是一种概念性的生物,其行动是由其选择所决定的,所以就需要一套价值准则来指导其生活,这套价值准则是由伦理学提供的。" [/ w+ ^: H* |; m6 k+ `
! @0 g- H- C/ c) y9 z, pせいじ学是哲学的一个分支,因为人从本性上说是在社会处境中追求自己价值的独立个体,因此要求对他追求价值的行为进行受控制的保护,以避免来自其他人的强制性干涉。这种保护是由役所提供的,而役所的行动原则是由せいじ学提供的。/ Q2 e4 G. Z* a" e- {/ `
0 b2 b% d% I: L% e( S h2 s美学是哲学的一个分支,因为人从本性上说是概念性的生物,他有意识或下意识地以他的实在观为基础进行行动,所以他的最广泛抽象信念就需要有个具体的形象,好指导他进行选择和行动。这种抽象信念的具体化是由艺术来提供的,而用以创造和理解艺术的原则是由美学提供的。
) _$ H- k/ f* |7 s. ~( I$ Z* r1 g
对艺术的需求是哪一种类型的需求呢?佩科夫强调艺术的非功利性:艺术的目的是沉思而不是消费,艺术满足的是精神上的需求,而不是物质上的需求。艺术是为人类意识(或心灵、自我)之保存和生存服务的,而不是为人的身体或物质方面的本性之保存和生存服务的。(可供讨论的问题:这种说法是否在心灵和身体之间制造了不必要的对立?谈论『[一个人的]意识的保存和生存』是什么意思?)
- D$ z [; T* K2 j) @6 D
2 t. r h$ ?4 B4 v" }: r为了进一步进行阐释,让我们研究一下兰德和佩科夫提出的『艺术是一种人类的需求』的论证——我以下列形式略微重新改写了一下这个论证。 |
|